新能源汽車產業再迎政策利好。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這距離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相關文件僅10余天。此舉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自2020年起,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部門已連續三年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累計發布6批近200款車型,銷量從2020年的39.7萬輛增至2021年的106.8萬輛,到2022年達265.98萬輛,成為拉動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新能源汽車下鄉有一定的天然優勢,如農村地區電價相對便宜,而且鄉村居民大多一戶一院,具備建設自用充電樁的物理條件。此外,新能源汽車種類豐富,為鄉村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然而,相較城市環境,新能源汽車在鄉村仍面臨公共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售后維修滯后等問題,制約了新能源汽車下鄉的進程。相關數據顯示,今年3月,我國限購城市純電動車滲透率為30%,非限購中等城市滲透率為23%;反觀縣鄉市場滲透率僅為17%。
縣鄉地區新能源汽車的低滲透率,背后其實是巨大的市場空間。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村地區汽車保有量達到1.4億輛,約占全國總量的44.1%。如果按照10%的年更換率,意味著農村地區每年將有1400萬輛汽車更換,再加上新增數量,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無疑是個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
我們要瞄準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鄉村市場,多措并舉開拓新能源汽車下鄉藍海市場。
首先,加快建設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目前,不少鄉村地區缺乏必要的充電基礎設施,使“充電難”問題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瓶頸。這需要我們因地制宜進一步創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如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建設,整合車企資源共建網絡,以及探索將汽車充電與光伏發電結合等,從而確保充電基礎設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
其次,進一步出臺優化支持政策。相對于城市市場,鄉村市場購買力較弱,影響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下鄉意愿。應強化政策引導,鼓勵企業積極開拓鄉村市場,充分考慮價格、用途等特定因素,精準推出更多適銷對路的車型。此外,可對有意在鄉村開設門店、參與充電樁建設的企業采取減稅降費、優先提供融資服務等措施;面向鄉村居民發放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等。
最后,加快培養專業人才隊伍。新能源汽車產業包括研發、生產、銷售、維修保養等多個環節,均離不開人才支撐,鄉村在人才儲備方面還存在較大缺口。為此,應引導新能源車企,下沉銷售服務網絡,培育組建相應人才隊伍。同時,鼓勵高職院校面向農村培養維保技術人員,滿足不斷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維修保養需求。還可通過企業下鄉開辦培訓班、鼓勵人才返鄉創業等方式,精準匹配不同環節的人才需求。
(關鍵字:新能源汽車)